4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部分“小发明”已获专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4 04:51

来自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七年级学生王照涵每次生病去医院时都会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打针的窗口前不停地躲避,非常惧怕。于是,他发明了一款“儿童注射减痛辅助器”,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小患儿们的恐惧。

6月12日,王照涵的“小发明”亮相了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这款“儿童注射减痛辅助器”已经申请专利,未来将投入使用。

为推动青少年科创走向社会,今年,42项申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其中,16个项目已获得或正在申请专利。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从身边事入手,

“小发明”来自生活

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教师钱信林是王照涵的指导老师,他告诉小编,在设计之初,小王同学和他的妈妈一起向近100名幼儿家长及医护人员做了调研,这款产品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震动结构结合可爱的卡通形象,来减轻0~3岁幼儿的恐惧。

实验表明,该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儿童的打针体验,并且这款装置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与市面上疫苗常用注射器兼容。

“上交会”上,第一教育发现,学生们的设计大都来源于生活,青少年们纷纷将科创的目光投向身边的生活场景与人群。

想练毛笔字,却又怕洗笔的过程很繁琐?一款“真空免洗毛笔笔帽”吸引了小书法爱好者们的眼球,该产品的设计者是来自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的周岂加。

他通过气泵与负压室的精密配合,在笔帽内部创造出一个稳定的真空环境,为毛笔提供“无尘无菌”的存储空间,大大简化了书法爱好者的日常保养流程。目前,“真空免洗毛笔笔帽”已经申请了专利。

徐汇区建襄小学的季圣哲同学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为灵感设计了“一花一世界”公共座椅,他将每一片花瓣都打造成一把人体工学椅子,不仅外观优美,在功能上还能模仿花瓣实现盛开与闭合。

他说:“我的灵感来自小时候做过的一个梦,有一天,我梦见自己坐在一朵花上。我还在椅子背面装上了阻尼器,能控制椅子在下降时的速度。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一些活力。”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的九年级女生崔芷宁为了让盲童感知到世界的精彩,通过编程,设计出一套基于联觉效应的盲童识物绘本。她告诉小编:“当装置上的摄像头扫到绘本上的二维码,该装置就会自动播放故事。他们还可以通过触摸上面的盲文和不同的物品,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去。”

“我们的产品上市啦!”

助力青少年成果转化

“上交会”上,发明“儿童注射减痛辅助器”的上海市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王照涵与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专利普通许可”;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的周岂加研制的一款“真空免洗毛笔笔帽”及徐汇区建襄小学季圣哲设计的“‘一花一世界’公共座椅”两项技术与冠研(上海)专利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利银行”签订了专利技术托管服务,由“专利银行”在其业务工作中展开推广。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为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探索科创之路,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上海创客教育联盟自2017年起连续八年开展“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

今年的活动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采用了“三导师制”辅导模式,邀请了25位发明家、高校教师和设计专业导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从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多维度,为青少年们提供了超二十场专题培训和百余次指导,助力“小发明家”们的项目孵化。

此外,活动还组织了一系列前沿高端科学技术普及教育讲座,为七千余名科技爱好者提供启蒙和启发。

主办方表示,今后将通过构建立体双创教育网络,助力青少年“走好创新最后一公里”,引导青少年对发明进一步优化培育,朝着产品方向继续开发,并通过项目培育的经历,使学生从中获得完整的创新体验,增强创新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摄影|王佳依(除标注外)

关注“第一教育”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