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大众网记者 张海振 通讯员 刘强 济南报道
自山东能源联合重组以来,云鼎科技严格按照山东能源战略部署,围绕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提出的“打造能源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定位,抢抓能源行业信息技术产业机遇,扩大信息产业发展的“圈”与“链”,加速迈向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本运作,产业布局“破茧成蝶”
2020年,新组建的管理团队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腾笼换鸟,出售鲁地投资51%股权,将原有矿业开发、医药制造、特种轮胎制造和贸易等低效业务全部剥离,实现轻装上阵。同年6月,收购了北斗天地68.35%股权和国拓科技90%股权,主营业务变更为信息化技术服务和煤气化技术推广业务,成功实现“变道换向”,北斗天地和国拓科技公司是最早业务布局拼图的雏形-智慧矿山、智慧化工,此时,正式开启助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
2021年7月20日,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应运而生,引入1名华为高级专家任CTO,一年时间汇集百余名头部企业技术专家人才,下设产品解决方案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集成交付中心、运营维护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5个中心,构建起工业互联网云边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大数据治理中台等系统,支撑和服务煤矿、化工、电力、新能源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本部成长起来的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是各项业务布局的数据大脑,成功部署了电力、新能源板块,为日后五大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10月16日,公司收购山东能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50.10%股权,业务延伸至财务信息系统整合项目建设与运维服务,山能数科之后发展为公司业务布局中智慧运营板块。
2022年11月1日,公司收购德通电气57.41%股权项目,补齐选煤厂智能化领域的业务链条,智能矿山领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德通电气之后发展为公司业务布局中智慧洗选板块。
经过三年的转型探索,该公司汇集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已然塑成智慧矿山、智慧洗选、智慧化工、电力新能源、智慧运营五大能源科技产业布局。
数字赋能,能源科技“拔节生长”
云鼎科技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汇集数字科技力量,谋篇数字经济新战场。
技术创新是公司实现自立自强的一大法宝。该公司在科研创新领域实现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经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鉴定委员会科技成果鉴定,课题研究成果技术先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自研国产惯导系统,真正实现了惯导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惯导技术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常态化应用》创新成果,成功入选12项煤矿智能化建设重大进展。
该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实现“三年一大步”,2020年,云鼎科技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3.92亿元,2021年,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11.41%,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31.23%,爆发式的增长速度无疑给转型中的云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2023年以来,随着公司短板加快补齐,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并跻身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企业20强第二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75.16%,经营数据是转型发展质量的最好佐证。
体制改革,人才活力“万马奔腾”
不同于历次工业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机器设备,而是人才。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100余名,平均年龄34岁,技术人员占比7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0%。通过打破国有和市场化身份界限,不论级别、不论身份,统一实行市场化岗位管理,将总部机关由原有70个岗位压减至43个,中层岗位由19个减少至13个,精简率31%;中层以下岗位由51个减少至30个,精简率41%。
“当下唯有真刀真枪地干,才是出路,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未来才会有位置。”云鼎科技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波在2022年度绩效评定会上说。
截至目前,云鼎科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3项,取得专利技术156项,软件著作权26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含PCT国际发明专利1项),拥有CCRC-信息安全风险点评估资质、ISO2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等安全相关资质证书,入库山东省网络安全重点企业(机构)名单。
开放合作,产业发展“扶摇直上”
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共享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
2022年10月,云鼎科技与华为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开启全面合作模式。联合开展人工智能、矿鸿智能终端、新一代井下网络、智慧园区等9项创新合作课题,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借势借力山东能源集团优质矿山场景、资深行业专家与华为公司IT专家三重叠加优势,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市场体系、项目体系、人才体系,加快打造智慧矿山示范样板,为“科技强国”建设加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