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监测洪涝技术投入业务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2 09:39

  报讯 记者吴大成报道 一项由河南省气象部门科技人员研制成功的气象卫星监测洪涝灾情的实用技术,日前投入业务运行。这一高新技术的研制,不仅为宏观掌握全省主要河流、水库汛情变化增加了新的监测手段,同时也填补了河南省卫星遥感监测在防汛应用上的空白。

  河南省是全国重点防汛地域之一。素有“地上悬河”之称的黄河,不仅横贯全省700多公里,省内最大的宿鸭湖水库也坐落在洪涝多发的淮河上游,另外,还有20多座大、中型水库,每逢暴雨过后,汛情变化较大。及时、准确、客观地掌握汛情变化,不仅对提高防汛决策水平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对正确指导抗旱减灾也有直接影响。

  对此,河南省气象科技人员,努力发掘气象卫星资源,致力于研制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水情变化。自1993年起,就进行了方案设计和技术论证,找到了省内主要河流和20座水库的水体面积与库容、水位的函数对应关系。

  大量的观测事实证明,通过气象卫星监测后计算的水体的面积可反映河流、水库的容量,而容量又与水位变化成正比。去年5月21日,几场暴雨过后,该省气象科技人员利用该项技术发现,白龟山水库的面积由原来的49.6平方公里增加到53.2平方公里,库容也由2.03亿立方米增加到2.29亿立方米,并已接近或超过汛限水位,经与有关部门联系、查证,这一监测结果基本准确,立即引起有关领导对汛情的高度重视。 (来源于1996年7月29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吴大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