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 锻造储能产业新优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21: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出台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广东筹划部署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制,为加快锻造储能产业新优势、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文章配图

  新型储能,被喻为大型“充电宝”,是用电的“调节器”、“安全阀”。在过去,类似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基本需要“靠天吃饭”。在广州南沙小虎岛,这里建成了国内首个固态氢储能加氢站,通过能量转化,既解决了能量不稳定的问题,还能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氢能中心技术专家 卢彦杉:

  我们用光伏发电这种新能源电力

  来驱动电解水装置制取氢气

  就是把这些不稳定的电量

  给储存起来 再平稳输出

  解决光伏发电风能发电

  波动性强利用难的问题

  目前这里一次性

  可以存储90公斤的氢气

  转化成电能

  可以持续稳定地输出电力12小时

  发1200度电

  记者 曹境:

  氢能因其高能量密度

  和零碳排放的特性

  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这其中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

  也就是绿氢

  被认为是氢能发展的终极路线

  如今 这些光伏风能发电场旁边

  有了这个固态氢储能充电宝

  不得不赞叹 绿电配绿氢

  这一对环保搭档 绝配

  目前,能源站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和装置全部实现国产化。与之相配套,广东已形成超过10个氢能生产基地和20家氢能核心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氢储能,电化学储能是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热门方向。在惠州的这个工厂里,整齐摆放着十个集装箱,这是锂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电站。锂电池经过二次利用处理,可以满足一个人几十年的用电量。

文章配图

  亿纬锂能有限公司储能电站运营中心华南区运维经理 巫子强:

  这里是我们储能系统的电池仓

  我们的电池是从动力大巴车上

  退役下来的电池

  (把它们用为储能系统电池)

  是一个二次利用的过程

  在满功率(运行)的情况下

  两个小时就可以充满或者放空

  每天能够释放3万度电左右

  相当于一户普通居民

  二十年的用电量

  当氢能和锂电池能源完成了固定储备,移动的汽车也可以实现能源储备。广东这家车企作出新的技术尝试,将新能源汽车上存储的电,反向卖回给电网。

文章配图

  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江海:

  反向输电可以实现电动汽车

  由“能源消耗终端”向

  “移动分布式储能单元”的转变

  按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超过1亿辆测算

  新能源汽车等效储能

  每日可提供超12亿千瓦时的储电

  相当于3座三峡电站能力的可调负荷

  技术创新正在带动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储能产业营业收入为15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71万千瓦。预计到2027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奔向“万亿级”的新赛道,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攻关方向。前不久,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从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8个领域39个技术方向,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文章配图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杨军:

  依托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

  一流高校

  省实验室等

  高水平科研机构作用

  强化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培育打造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

  助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