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牽手未來(經濟聚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1 03:37

  觀眾在中關村論壇現場與自適應機器人互動。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核心閱讀

  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機、中醫舌象儀、讓人元氣滿滿的睡眠艙……近日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各種前沿新技術、新產品紛紛亮相。無論是商業航天、5G應用,還是農業生產、工業制造,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不但提升了產業價值,還不斷刷新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體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走出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正努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的北京中關村近日迎來一場科技盛會。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日本、以色列等5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齊聚2019中關村論壇,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把脈未來產業發展,共話科技成果轉化。

  新技術帶來新產業

  商業航天、5G應用方興未艾

  硬科技,通常指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長期重大深遠影響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能源等等。今年,中關村論壇推出的第一個平行論壇,就是“硬科技與青年創業”,聚焦那些取得技術突破、能迅速形成生產力的領域。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苗建全說:“幾年前,國務院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他認為,中國的商業航天經過幾年的醞釀、探索、突破,目前已開始形成商業鏈條,展現廣闊前景。

  千乘科技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成功發射入軌,穩定運行在同步軌道上,企業通過“做、管、用”實現太空中航天核心資源產品建設,為各行業提供遙感、通信、導航定制服務。

  從事衛星發射和相關制造的多家民營公司,集體亮相論壇的“前沿產業展”,其中一家公司已實現一箭七星的成功發射和入軌運營,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衛星商業發射公司之一。他們認為,商業航天蓬勃發展,正在形成“天地一體”的新產業,融入各行業發展和百姓生活。

  2019年是我國5G的商用元年,“5G賦能未來產業”是中關村論壇的一個熱點。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吳柯教授認為,未來5G是連接一切的,將創造出全新產業。那時智能手機將是個人的得力助手,如心臟病突發,智能手機能夠馬上感知,迅即報告系統,同時呼叫急救。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舉例介紹5G的應用,5G加8K,能夠帶來高清晰度、高精度、高動態的視頻直播。一場體育比賽,5G網絡可以同時把多個機位的視頻傳出來,通過三維合成,帶來360度的場景體驗。僅這一項技術,就會給文體產業帶來巨大改變。

  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理事長奚國華認為,未來,5G的終端會更主要應用於智能城市、產業互聯網等,加強5G新型終端研發十分關鍵。

  新模式帶來新突破

  農業生產、工業制造思路刷新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為傳統行業的典型代表,農業如何通過模式創新實現未來新發展?

  今年,中關村論壇首次將“未來農業”列為平行論壇之一,探討農業前沿科技與未來發展方向。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國家隊要發揮應有作用。

  “所謂未來農業,就是生產者以新的生產方式,滿足消費者對安全、綠色、健康、多元的產品、業態和服務的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介紹。

  新的生產方式既包括綠色化的投入,也包括規模化的生產、機械化的操作。

  海歸科學家、北京佳格天地CEO張弓提出,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改變幾千年來中國農業“看天吃飯”的現狀,變成借助衛星和氣象大數據“知天而作”,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城鎮化在快速推進,未來城市裡的第一產業該如何發展?“我認為出路在智慧農業,我們希望通過植物工廠可以解決城市的有機食品供應問題,還要重構農業的生產者和城市消費者的信任關系,這是兩個重大的任務。”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朱信凱說。

  傳統農業“老樹開新花”,傳統工業同樣煥發新生機。“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介紹,在數字化之前,企業通常是單打獨斗﹔而到了互聯網平台上,就有機會對傳統生產鏈全要素進行重新塑造,共享平台上的其他資源,實現制造業資源的泛在連接、高效重新配置等。

  用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健認為,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解決面臨問題的重要途徑。他舉了兩個例子,江銅集團以其下屬貴溪冶煉廠為試點,從傳統工廠轉型智能工廠,使得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某科研院所對生產制造進行大數據管理,電源生產周期縮短40%左右,地面整車生產周期縮短2/3。

  近十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過渡,這一過渡有助於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以及帶來更大的產業價值。

  新發展帶來新生活

  共享出行、主動降噪體驗輕鬆

  “未來”,是2019中關村論壇上最熱的詞。這個“未來”,是觸手可及的。科技的美好就是不斷刷新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體驗,不斷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

  北京開元馬騰科技有限公司CEO廖天行與眾人分享“為共享出行服務打造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他們研發的電動車針對城市出行而設計,其中的新技術是電動汽車智能換電站,可以快速替換電池。

  噪音污染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經常碰到的問題。在2019中關村論壇上,一種新技術——打造“安靜的聲音”,吸引了眾多嘉賓駐足。

  “傳統用隔音材料阻隔吸收的降噪手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噪音問題。”安聲科技CEO劉益帆介紹,他們開發的主動降噪技術,使用麥克風偵聽噪音,通過芯片計算噪聲聲波,並控制喇叭發出反向聲波。“兩種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會互相疊加、抵消,從而達到降噪的效果。”目前,公司已經嘗試將芯片配套安裝在抽油煙機、吸塵器、吹風機等多種產品上。

  “未來,AI(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數據,找到各種各樣的醫學假設,也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藥理學研究,但它不會取代醫生。”對於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漢斯·烏思克爾特充滿信心。

  在論壇現場,眾多前沿科技成果的展示,讓未來變得觸手可及。

  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機、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醫舌象儀、能讓人元氣滿滿的睡眠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智能制造、新材料與新能源,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走出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供給形成新需求、新消費。“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源泉。”與會專家表示,“這些新動能在為人們帶來嶄新生活的同時,也在塑造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責編:陳悅、單芳)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