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多孔科技:用“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生产新型高效保温材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4 07:03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聚焦“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的建设目标,遵循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区联动”的建设路径,致力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湖南创新新高地”。

你知道什么是“气凝胶”吗?

它非常轻,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低的人造固体材料,有“固态烟雾”之称。

它具有独特的多孔疏松结构,这些孔的尺寸在纳米或微米尺度。因此赋予了它极低的热导率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多被用作制作隔热材料、隔音材料。

△点击视频了解“气凝胶”的属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将凝胶中的液体用空气取代,同时保持凝胶中固体网络结构不塌缩得到气凝胶,是一个步骤多、成本高的过程。因此,通过经济便捷的方法,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气凝胶是研究人员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2022年“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项目《“气凝胶+X”新型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便是这一领域的探索成果。

日前,记者来到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听学院特聘副教授李治分享“气凝胶+X”的最新进展及其未来的应用方向。

来到实验室,李治首先为记者解答了高效率、低成本制备气凝胶的关键。

△不同形态的气凝胶。

李治告诉记者,依靠“低成本大批量硅气凝胶粉体/碎块制备技术”,目前实验室在10小时左右就能制成一批气凝胶粉体,而传统工艺的制备时间通常需要以天为单位计时。

△合作企业来到节能与碳捕获实验室参观了解项目。

此外,团队掌握的“‘气凝胶+X’新型复合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计划用于新产品开发,将其作为建筑内外墙的涂抹材料起到保温隔热作用。“目前,团队正在与建筑领域相关公司洽谈,希望能尽快推出成熟的产品。”李治表示,建筑保温领域未来将成为团队的主攻方向。

△李治向记者展示直径约9.5cm的大尺寸、高透明度的气凝胶块体。

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团队的“大尺寸高透明度块体气凝胶制备技术”同样占有一席之地。李治拿出一块直径约9.5cm的大尺寸、高透明度的气凝胶块体向我们展示,“这一块的透明度达到了85%以上,能应用在高能物理的探测、航空航天设备的观察窗口等。”

不止在尺寸上下功夫,“耐高温气凝胶材料制备技术”成功将气凝胶的热稳定性从260℃提高到600℃。热稳定性提升后,气凝胶在高温下依然能维持疏水性,保持稳定的多孔结构。“此技术可以与前三种技术做结合文章,满足特定场景的高温应用需求。”

近年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后,如何让成果就地转化、产生更大社会效益,成了李治思考的问题。

今年4月份,团队在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成立湖南多孔科技有限公司,并形成了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为核心的研发队伍。截至目前,公司团队已申请核心发明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李治携团队参加大科城2022年“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

“今年参与‘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后,我们接触到更多项目和投资机构,促进成果转化的紧迫感更强了,信心也更足了。”采访过程中,李治分享了团队的“三年计划”——一方面,他希望积极争取外部资金,升级实验室装置,推动核心技术进入中试阶段;另一方面,团队也将拓宽合作渠道,推动气凝胶低成本、大批量生产,进而向锂电池隔热片等更多细分应用领域进发。

原标题:《前沿创新新区 || 中南大学多孔科技:用“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生产新型高效保温材料》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