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云栖大会「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对外发布由 L4⽆人驾驶新能源⻋和感知基站作为主要载体的⻋路协同技术。
自动驾驶领域再迎新玩家,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致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负责该车辆技术研发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花名「浅雪」)大部分时间都在回答自动驾驶领域的问题。
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和竞争如火如荼,⻋路协同为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如果要问这次云栖大会「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什么是最值得关注的点,那⻋路协同或许就要让位了——因为它只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本次对外发布的『机器人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战略生态落地中的一环而已。
「机器智能」的核心是拥有「智能」的机器⼈。和过去工业时代的机器人不同,Alibaba A.I.Labs 眼中的机器人是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能力的智能体。在「机器智能」时代,智能音箱是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本质也是机器人。
如往年一样,这次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一口气发布了数款新产品,向参会者展示他们过去一年内在技术和产品上的突破。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发布升级版的 AIigenie 3.0 外,其他产品都有了同一个类别归属——「机器人」。和去年天猫精灵一枝独秀不同,今年的产品类型跨度极大:
Aligenie3.0
天猫精灵车载版
楼宇服务机器人
移动出⾏机器人
对比去年发布的 AliGenie 语音平台、AR 内容平台「阿里火眼」和天猫路由等产品,不难发现,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年发布的产品更加聚焦消费场景的链接,并通过消费场景完成产品区隔。从天猫精灵到天猫精灵车载版,从楼宇机器人再到新能源车,用的技术虽不尽相同,但都有硬件作为基础;产品形态虽不尽相同,但都归属于「机器人」范畴。从家、车、商圈,「机器人」已然成为 Alibaba A.I.Labs 全系产品的统称,成为 Alibaba A.I.Labs 未来的研发方向,成为 Alibaba A.I.Labs 赋能数字经济打造新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
虽然外界最关心 Alibaba A.I.Labs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情况,但在接受极客公园的采访时,浅雪透露目前 Alibaba A.I.Labs 的技术人员在这三类产品中的研发投入配比是 1:1:1。这意味着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对待所有的「机器人」产品近乎一视同仁。
从产品类型来看,这次的几款产品都是针对消费者高频消费场景——「车、家、商圈」推出的硬件产品,主体服务场景都在线下。作为一家电商平台起家,主营业务几乎全在线上的公司,为什么要做线下生态服务类「机器人」,又为什么要强调「机器智能」呢?
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产品布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2017 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是目前国内卖的最好的智能音箱,销量已经超过 500 万台。与国内大部分厂商将「智能音箱」品类 Copy To China 不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打一开始对智能音箱的定义就不单单是能「听懂」人话的机器,或是拥有智能反馈功能的「音箱」,而是解决「陪伴」需求的机器人。
这种定位得到了数据的支撑。在一年多时间里,天猫精灵已经连接了 7000 万台家用电器。每天训练峰值可达到 4000 万次,单机家庭陪伴均时长已超 1 小时。天猫精灵已成为阿里巴巴⼤文娱内容的分发载体,淘系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口。
从今年发布的一系列的「机器人」产品来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对「机器智能」的定位开始从软件研发领域正式拓展落地入实体领域。值得肯定的是,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原本就是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它不仅不会影响到技术的纵深发展,软硬结合与商业化落地反而可以提升产品的延展性与想象力。比如,将智能音箱用「机器智能」的概念进行重组后,进入到汽车中可以叫做车载语音助手,进入酒店、医院等领域则可以被称作服务机器人。商业意义巨大。
事实上,这类「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价值。不提天猫精灵智能音箱本身,这次新发布的天猫精灵车载版人机交流系统同样优化升级了原来的车载智能系统,并通过智能科技让汽车变身成为消费者可以了如指掌的机器人。目前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投入才刚刚开始,天猫精灵车载版在这一领域大有商业价值。
软硬结合的「智能机器人」无疑是线下线上融合生态里重要的服务载体,是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必要构成部分。从这次的产品发布会来看,Alibaba A.I.Labs 希望天猫精灵类家庭陪伴机器人、太空蛋和太空梭类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类移动出行机器人都能成为连接线上线下平台,服务「车、家、商圈」高频消费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
在这次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浅雪也坦承了这一生态布局目的,「未来商业神经网络由大脑、神经中枢、神经元组成,AliGenie 是大脑,国家智能骨干物流网、IoT、智联网等是神经中枢,天猫精灵等人工智能软硬体是神经元,我们认为三者形成的神经网络可以构建未来新的商业基础设施。」
另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注重「机器人」和「机器智能」也是因为中国日渐凸显的劳动力短缺困境。
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从 2015 年开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总数开始呈现下滑态势。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机器人在弥补劳动⼒缺⼝方面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占据「机器智能」市场意义重大。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过去我们把人当成机器,未来我们会把机器当成人类来使用」。
最后,从品牌宣传的角度来说,对于立志「在 2036 年成为世界第五⼤经济体,为全世界解决 1 亿的就业机会,服务 20 亿消费者,为 1000 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盈利平台」的阿里巴巴而言,「机器智能」也是表达这种愿景的最佳选择。「机器智能」文字上理解没有难度,可以让人更直白点了解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 当未来发展方向,即:以机器人为核心,将技术与软硬件结合起来,通过商业化落地试水智能生态构建,让机器人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