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江之变】“阿康”和它的六个“善解人意”的小伙伴们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7月16日 09:40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祝新宇)
“阿康,我不舒服。”
“请问具体是什么症状呢?”
“咳嗽、发烧、流鼻涕。”
“根据症状判断是感冒呢。”
以上对话不是发生在医院,而是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兆光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兆光科技)。
阿康和它的训练师 祝新宇摄
“阿康”并不是医生,而是一名机器人,一名可以提供健康问诊服务机器人,在兆光科技的展厅里,阿康的肩膀上还挂着一个听诊器,颇像那么回事。阿康配备了自己的“训练师”,在训练师为记者演示的过程中,发生了上述对话。
训练师在向“阿康”陈述了不舒服的症状后,“阿康”根据其自身的医学知识库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通过向用户的二、三次询问及用户回答筛选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答案,并将其反馈给用户。当然,这些“自身的医学知识”也是训练师在研发过程中提前输入进去的啦。
虽然“阿康”现在还是个宝宝,并没有很成熟,目前只能诊断肚子疼、眼睛疼等症状,但是随着训练师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阿康”必然还会不断的成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在互联网平台搜索症状、寻求治疗建议时的成本,答案的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阿康”的小伙伴们 祝新宇摄
在兆光科技,像“阿康”这样的小机器人还有6个,佩戴着火锅徽章的“山城耍娃”是个很厉害的导游,偌大的重庆没有她不知道的地方,众多的重庆美食都了然于胸,戴着领带的“阿罗”是个法律咨询服务机器人、还有挎着公文包的政务咨询机器人“小政”、可以教小朋友认字识图、戴着红领巾的萌萌哒“汉字小兵”、戴着草帽的水果种植服务机器人“果宝”以及举着莲叶的莲子种植咨询机器人“阿莲”。
兆光科技创始人彭德光向记者介绍,目前智能机器人可实现语音到语音、文本到语音、文本到文本等多种形式交互的智能咨询,并通过自学习闭环系统进行知识的及时更新。
兆光科技专注自然语言知识逻辑交互应用,为第三方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好评不断,目前已在自然语言理解的逻辑推理领域申请6项发明专利。而在机器大脑智能化的背后,“机器人培训师”的作用也功不可没。顾名思义,机器人训练师的主要职责是训练机器人,承担着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处理、语言逻辑判断、内容纠错等工作内容。
“未来,我们将升级现有技术,通过设计更加‘善解人意’的机器人,让机器更懂用户,推动生产生活‘智变’。”彭德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