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味儿的“披萨英雄”,聪明又逗趣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00:50

尽管电影市场大片容易横扫票房,但小众作品四两拨千斤的故事也没少发生。

比如,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小成本、小制作,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翻拍热潮。

又比如,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烧脑悬疑,层层反转,观众一次次抽丝剥茧地拆分解析,意犹未尽。

今年,又一部阿根廷电影悄悄上映,用幽默的方式复现了曾经震惊世界的银行抢劫案,荒谬浪漫,搞笑戏谑,让无数影迷上头——《世纪大劫案》。

本文有剧透。

1

2006年1月13日下午,位于阿卡苏索的里约热内卢银行遭遇抢劫。

作为阿根廷最大的金融机构,这家银行拥有最好的安保系统,但劫匪们还是胆大妄为地闯进去了。

警方闻讯迅速赶来,却看见银行保安战战兢兢地从银行里走出来。

保安手里拿着被卸了子弹的枪,身上的手机也被劫匪拿走了,他报告给警察说里面有人质。

据警方统计,此时银行里一共有5名劫匪,23名人质,想要安全地处理这次危机,只能先让谈判专家上场。

就在外面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种应对时,银行里面却是另一番风景。

23名人质被分散安置在银行的三层空间内,为首的劫匪一边心不在焉地看管着人质,一边调动全身演技与谈判专家周旋,除了让银行职员往箱子里塞钱,似乎也没干什么大事。

非要说提了哪些实质性要求,那就是让警方点五份披萨外卖送来,以此换取释放人质的机会。

事实上,这个看似懒散的劫匪组织,分工相当明确,“大佬”在外演戏的时候,其他成员已经开始了在金库内的“正式工作”。

早在出发之前,劫匪们就设计了只消7秒便能打开保险库的“加农炮”。

真正来到实战地,一人开锁一人装钱,相当高效,而楼上大佬则与谈判专家的周旋,一个一个缓缓释放人质,让“假抢劫”成功地拖延了更多开箱的时间。

就在警方与劫匪僵持不下的时间里,无数双眼睛通过媒体关注着整件事的走向,每个人都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世纪大劫案”十分关注。

六个小时后,警方冲进银行,却发现银行里并没有火拼的痕迹,人质们也安然无恙,唯有保险箱被洗劫一空,劫匪们不翼而飞。

除此之外,劫匪们还在银行金库里留下五把仿真枪,以及栏杆上的一张便条:在没有武器和怨恨的富人区,只有钱,没有爱。

这意味着,这帮盗贼不仅在警察眼皮底下成功携款出逃,还用假枪和纸条嘲讽了精神紧张的警务人员,人们自然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

为了更清晰地回答警方与吃瓜群众们的疑问,《世纪大劫案》采用顺叙方式架构剧情。

整个抢劫的起源,是一场雨。

这天,大雨如注,抢劫案策划者费尔南多正好经过里约热内卢银行门口,他的烟头被雨水冲进了井盖。

看着街道上奔涌的雨水与前方不远处的河流,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迸发——利用遍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暴潮隧道抢银行。

一开始,朋友们都觉得这是个脑残的想法,毕竟从地底下给银行金库开个洞,绝不是随便想想就能实现的事情。

为了让计划得以实施,费尔南多找到了高级扒手博尔斯特。

虽然博尔斯特相当擅长撬门溜锁的行当,但他却不想参与如此大规模的犯罪,除非整件事不涉及暴力。

因为这个条件,这伙小偷变成了史上第一波带着仿真枪抢银行的劫匪。

随着“打洞”计划开始实施,费尔南多又想到了更加精妙的抢银行战略:

一拨人在地上伪装柜台抢劫,另一拨人在地下洗劫金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极尽所能地吸引警方和媒体的注意力,一切都是为地下抢大钱的两位争取时间。

电影在顺叙讲故事的同时,用幽默提供了全片最大的风格特色。

主角团队里,疯疯癫癫的策划者费尔南多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喜剧角色。

想法大胆、操作惊人,却也会冒出些无厘头的奇怪“创意”,比如,作为非专业盗贼的他,准备穿着睡袋躲过银行的温度检测系统、出于省钱搞到的是坏掉的汽船发动机。

与之相似,看起来靠谱的博尔斯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能够与谈判专家长久周旋,他去报了演艺班来解放天性、认真学习了一整本的《谈判指引》。

本想着在警察面前淡定自若、在人质面前逞凶斗狠,不料却当场在银行里给误入其中的老奶奶过起了生日。

更不靠谱的是,就在这群聪明人准备从预先选好的下水井盖爬上来时,作为接应者的同伙居然坐在车边发呆,差点错过了队友的信号。

最戏谑的是,这群高智商劫匪的落网经历也很莫名其妙。

案发一个多月后,由于其中一位成员出轨被抓包,老婆直接跑去警察局检举他们,这才让悬而未决的“世纪大劫案”得以告破。

这样的结局,再度令观众们哭笑不得。

3

《世纪大劫案》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在网络不发达、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帮盗贼凭借聪明和运气砸开了145个保险箱,他们不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聪明的银行劫匪,还被吃瓜群众戏称为当代罗宾汉。

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拿走了多少财物,估计损失在800万到2500万美元之间,而警方只追回100多万美元和8公斤珠宝。

其实,国内也有“给银行开个洞”的影视创意——《火锅英雄》。

两部作品都选择在吃饭的时候聊抢银行大计,只不过,中国人吃火锅,外国人吃披萨,最终成片也证明,好吃的劫匪都有可能翻船。

除了环环相扣的抢劫过程,电影版《世纪大劫案》为原本顺利脱逃的真实故事增加了警察追踪的高潮戏码,意犹未尽的导演甚至还拍摄了电视剧版本、安排了相关纪录片。

不过《世纪大劫案》主要围绕诡计设计、展现角色机锋与搞笑包袱的操作,却消弭了故事本身的现实价值。许多触碰社会现实的探讨被热闹的抢劫剧情一一掩盖,也最终导致整部电影有热度、没深度,只见幽默,不见思考。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