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5日,献礼建党百年影片《1921》和《革命者》共取得了3.93亿票房,两部影片在淘票票平台上的评分取得了9.3和9.5的高分,爱国题材影片热度不减。
275.7亿,2021年上半年的票房总数定格。
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上半年,在疫情偶有反复、部分地区影院关停的情况下,整体票房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88%,春节档更是获得了创纪录的78.22亿,给中国影市一针强心剂,接着五一档也以16.7亿的佳绩突破新高,在国产好片的支撑下,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票仓在转移,下沉城市用户反而
不那么“赶档期”
受海外疫情影响,进口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供给不足,国产片撑起了2021上半年的天,根据灯塔研究院和灯塔专业版联合研究显示,10亿+的现象级作品中进口片2部,仅为2019年的一半。偏好好莱坞大片的一线城市票房产出也相应减少,票仓下沉,三四线城市票房产出增加,自2014年以来首次超过40%。
与此同时,虽然非档期票房在各线级城市均有所压缩,但随着线级的降低,减少幅度也在放缓,说明高线级城市的票房往档期集中的势头更强,低线级反而对非档期时间段动力稍强。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产影片的成长空间可观。
在走进影院的观众中,受爆款影片类型风格影响,成熟(25~35岁)女性增加了。
头部效应加剧,观众决策更成熟
从业者一直在为票房总量、档期成绩揪心,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电影仍然是爆款时常出现,热门话题不断,今年上半年票房超10亿的大爆款有6部,和19年上半年的7部接近,除了春节档占了3部以外,3/4/5月各占一部,分布均匀,贡献了上半年总票房的63%;9分以上的口碑好片有9部,占了50%的票房;包括春节档在内的7个档期产出票房占总票房的51%,较19年形势,票房在档期内更集中。
票房向大爆款、高口碑、强档期集中,意味着中国观众对看电影的决策链路成熟,通常在一部电影的价值被大众认可(高票房、高口碑),或者具有节日属性(强档期)时,观众才能“看到”电影,这也意味着平日里普通电影的市场底盘下压,如何在非档期时间段破冰,让观众回归影院是中国电影面临的新挑战。
映前映后,情感都是破圈利器
从整体影片的情况来看,在映前营销上,以重点渠道抖音为例,主打亲情的《你好李焕英》在话题榜中以226亿的累计播放量断层,五一档小体量影片《你的婚礼》主打爱情,以官抖3779万的累计点赞量突破重围。
映后口碑上,统计9分以上的高口碑影片的评论热词,和2019年相似,“感人”“感动”都是最突出的口碑点。
映前映后,不同类型要求不同,
院网用户口味有差异
疫情期间线上观影需求激增,网络电影或网络发行的需求不可忽视。同为电影,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观影和在影院的观影动机和映后口碑点都存在差别。
1)观影动机仍然沿袭院线电影常规类型特点
对于整体用户来说,分类型来看,观众最容易被故事简介吸引的是剧情片,且不太关心剧情片的海报,对动作片则相对不太重视故事简介;时常在影院和视频平台上看到悬疑片的推荐后被吸引观看。
灯塔研究院将整体用户拆分为网络观众和院线观众两种,网络观众即在视频平台观影的用户,院线观众则是线下在影院观影的用户。在同一类型上,这两种用户也体现出不同的观看动机,他们对冒险、喜剧、悬疑和科幻类型影片的观看动机相似,在灾难、动作、爱情和剧情上则会被不同的因素吸引。
2)院线用户在映后口碑中重情节,网络用户重“刺激”
对于映后口碑点,用户关注悬疑片的情感是否丰富,灾难片的画面是不是精良。分人群来看,网络用户的口碑点多在“观感刺激/放松”。
院网用户类型偏好有别,爱去影院
的用户也爱其他线下娱乐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