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日前,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党委书记袁甫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并做了主题演讲。他以黄水镇为例向世界介绍了双流区在探索公园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构建未来美好生活场景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赏。
近年来,黄水镇深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公园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初步建成了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社区。在论坛上,袁甫首先介绍了黄水镇云华社区近年来引起全国网友关注的网红景点“空港花田”的打造过程。
双流“空港花田”
该社区因居民房屋位于飞机航线下,航空噪音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双流区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让云华新村122户居民搬进了新居,改善了生活环境。同时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让搬迁后的居民共同受益。
2017年底,社区与四川航空公司合作,按照“自然生态本底+熊猫大地景观+健康绿道风光”思路,打造了国内最大航空大地景观“空港花田”,昔日的噪音区变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景区,群众也都成了“房东”“股东”“老板”。2019年云华社区集体经济收益突破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翻番、超过4万元,真正实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白塔社区过去基础配套差、产业落后。近年来,社区依托毗邻牧马山历史文化保护区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黄水镇采取“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出资180万元与本土企业合作打造“板坡·良舍”精品民宿项目,并依托新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和10个产业合作社,群众收入节节攀升。
居民王洪彬算了一笔账,今年底,全家预计收入20万元,比三年前翻一番。“板坡·良舍”民宿可获得不少于1万元分红,儿媳在该民宿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5亩承包地入股土地合作社,年底可收入1万元租金、1.5万元分红;此外还出租一套150m2新村房屋,年租金3万元。
在白塔社区像王洪彬这样的家庭还很多,预计年底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00万,人均增收近4000元。
在楠柳社区集中安置小区,黄水镇按照“15分钟生活服务圈”标准,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配置了学校、医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公服设施,社区硬件上了新台阶。
刚搬入新居时,小区常出现乱丢垃圾、圈地种菜、物业费收缴难等现象。黄水镇潜移默化引导群众从“村民”向“市民”转变。针对部分群众的土地情节和种菜愿望,创新打造“共享菜地”,对一处5亩的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划分出39块“微菜地”,按照“志愿服务时长优先、文明家庭优先、物业费足额缴纳优先”等条件,对报名群众进行筛选,商议制定菜园规划、菜园公约,建立栽培管理和积分进退机制。
“共享菜地”实施以来,社区物业费缴纳比例由原先不足65%上升到95%,小区里不文明现象也明显减少。
袁甫表示,类似的小区,在双流,在成都正如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公园城市”已经逐渐成为成都的又一张靓丽名片。